苏家庄镇司马村传统工笔仕女画

发布时间: 2025-02-07      发布机构:政府办公室           字体:[  ]

体裁分类:乡镇动态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      文号:     索引号:zfb/1738897848231

“非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简称,指的是一个民族世代相传、具有民族特征和文化代表性,且有重要历史纪念价值的文化财富。截至目前,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57项,其中包括省级项目2项,市级项目17项,涵盖了传统音乐、传统戏剧、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等8个类别。

宁晋传统工笔仕女画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司马村的郑增科是恢复传统仕女画的第一人。他创作的仕女画不仅局限于单纯描绘仕女形象,还融入了亭台楼阁、走兽花鸟等多种题材,拓展了传统工笔仕女画的表现领域。

郑增科,字斐然,师承家学。其曾祖父郑小池是民国著名装裱师,《琉璃厂传奇》一书中曾有记载。1990年,郑增科拜入黄均先生门下,成为其入室弟子。黄均(1914—2011),号懋忱,生于北京,为中国著名工笔人物画家、美术教育家,曾任中央文史馆馆员,师承徐燕荪、溥心畲、刘凌沧等大师。郑增科因与黄均同属邢台辅区,深得黄均赏识与器重,得其倾囊相授。黄均的艺术传承可追溯至清代俞明(首代),其后为徐燕荪、溥儒、刘凌沧(第二代),黄均(第三代),而郑增科则被视为第四代传人。

郑增科多年研习传统工笔仕女画技法,在继承传统人物画“十八描”技法的基础上,独创了自己的描绘风格。他还吸收西方绘画技艺之长,将其与传统技法融会贯通,形成了个人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工笔仕女人物画技法的创新与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在染色技艺上,他采用多种染色手法,使作品达到“美而不媚,丽而不佻,艳而不俗”的艺术效果。

郑增科代表作品有:《读西厢》《瑶台献寿》《瑶岛群仙》《依红理绣》等。其艺术成就受到广泛认可,出版了《郑增科传统工笔人物画》(书名由启功先生题写)、《郑增科工笔人物画》(书名由黄均先生题写)以及《郑增科工笔人物画艺术鉴赏》等画集,深受艺术爱好者和读者欢迎。2016年,传统工笔仕女画被中央电视台CCTV-10《老故事》频道“写意人生”栏目拍摄成专题片《彩凤当空,玉人何来》,引发广泛关注。郑增科的多幅作品亦被国家级单位及国际友人收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