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NEWS
我县首秀省政协文史舞台 以文化“双创”书写县域振兴新答卷
时间:2025-04-25 10:23:40来源:宁晋报
4月15日,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工作座谈会在衡水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聚焦新时代政协文化文史工作的新使命。我县作为全省两个县级代表之一首次登台发言,其村志编修、工笔画产业升级等创新实践,成为全省“以文化凝聚人心、以文史增进共识”的鲜活样本。
破局:村志编修激活乡村治理
“当村志里的祖训化解了宅基地纠纷,乡亲们才明白历史能解当下结。”县政协文史委主任乔艳丽以贾家村口村案例,印证了文化文史也能“服务中心大局”的工作要求。2021年起,我县构建“五位一体”机制,推动364个村全覆盖修志,91部村志正式出版,司马村赵辉楼将军家风馆年接待游客1.2万人次,成为全县红色教育基地。贾家村口村通过“道德红黑榜”化解矛盾18起,实现“文史助治”的生动转化。
突围:工笔画绘出亿元产业
“过去在北京潘家园摆摊卖画,如今数字藏品单件拍卖过万元。”90后画师朱占云的成功转型,折射出宁晋工笔画的产业升级之路。作为北方重要的工笔画产业基地,其年产值超过2.68亿元,占全县文化产业的34%,培育出12位全国美协会员,有5600多名画师从事工笔画产业。其中,马瑞坡的作品《哈喽!北斗》荣登《人民日报》,成为“以文化赋能经济”的典范。
河渠镇“艺术+体验”模式催生文化产业的繁荣,年吸引游客2.3万人次,带动农旅增收超千万元。省长王正谱调研时给予了高度评价。县政协通过持续调研,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推动传统技艺向现代产业链跃升。
筑基:文史沃土滋养精神家园
在县政协文史馆1600平方米的展陈空间内,典藏的6000余册史料文献构筑起文化记忆矩阵。花甲之年的北塔庄民俗馆馆长寇京学带领学生研学村志的沉浸式场景,生动演绎着“乡愁传承工作室”的教育范式。全县创新实施“村史活化利用”,通过“村志六进”活动深化全民乡土认知,特别是在宁晋中学构建起“典籍研读+田野调查+非遗实践”三位一体的校本课程体系,目前已惠及1.8万名青少年。
为了让年轻一代读懂历史,我县以“文化认同”为核心定位,创新打造浸润式传承体系:通过建强文化阵地、活化历史资源,将馆藏记忆转化为代际共有的精神纽带,筑牢跨世代传承的价值根基。
向新:文化赋能锚定新坐标
站在省级平台新起点,我县谋划新一轮“文化攻坚”:年内出版100部村志、建成3个数字村志示范村;筹建“393工笔画艺术交易中心”,推动产值破亿;规划《宁晋文化地图》智慧导览系统建设。
县政协主席李风杰郑重表态:“这份履职答卷既是组织信任,更是使命担当。我们将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深挖历史文脉,做好活化文章,在创造性转化中培育县域经济新质生产力。”
县政协以创新思维擘画文化“双创”新图景,通过激活传统文化基因、培育新兴文创业态,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文化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