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云

时间:2022-04-11 16:12:50来源:摘自《宁晋县志》

李桂云(1910~1988),号丹秋,宁晋县小柳庄人。清宣统二年,出生于贫寒农家。幼年,随父母到北京谋生,寄居天桥附近。她好学善唱,受到戏曲行家的重视。从师杜元庆、张吉祥,攻学青衣、闺门旦。民国10年(1921),李桂云出科,一折《三娘教子》唱响。1926年受名师杨韵谱先生指教,进入京、梆荟萃的《奎德社》,与京、昆名流同台演出,受益匪浅。她将京剧、昆曲的唱、念融入表演,初步形成“京梆”艺术的独特风格。二十岁艺压群芳,成为《奎德社》头牌。

1930,受北伐战争、学生运动影响,她大胆上演国内进步作家编著的时装新戏《渔光曲》《战地之花》《啼笑姻缘》,并演出国外名著《茶花女》等,被誉为“独树一枝于京华”。

1935,应上海著名京剧演员盖叫天、林树森邀请,赴沪联袂演出。经过学习、研究、借鉴,丰富了“京梆”艺术。后又到天津和刘又宣、金玉奎、碧玉花合作演出,再取津梆之长,技艺日臻完善。“七 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李桂云告别舞台十年之久。1950年,北京市组建“丹声社”,又改名“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李桂云任团长。抗美援朝期间,她组织义演,积极捐献。1953年,参加赴朝慰问演出。1954年,李桂云多次建议,组建北京市河北梆子学习班,培育京梆新人。

1956年,李桂云的代表剧目《蝴蝶杯》搬上银幕。1961年,李桂云随团演出,回到阔别五十余年的故乡。1964年,北京举办全国京剧现代戏会演。李桂云和她的弟子亲临观摩,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京剧院、团学习。后来,北京河北梆子剧团移植上演了《社长的女儿》、《红色娘子军》等现代剧目,后整理改编了优秀历史剧《南北合》。

1986年,李桂云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8年10月14日,李桂云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