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河北日报》头版刊发《调结构 就是调强竞争力——“博秀现象”解读(下)》
发布时间:2014-02-24 11:19:18归档人:admin
保留着技术路线尚未稳定、资本积累并不充足等新兴产业特征,却过早显现出低利润回报、低成本竞争的“传统化”趋势。如今的光伏行业正在陷入“未富先衰”的尴尬境地。双重夹击之下,生于冀南宁晋县城的晶龙实业集团,敢于“到深海中去游泳”,依靠“比市场要快三到六个月”的创新理念,凭借研发和量产博秀、赛秀等高端光伏产品,成为光伏行业中为数不多的盈利企业。
只有与真正的高手过招,才能在最严苛市场上实现逆转
“去年二季度,当国内光伏企业还在鏖战0.55欧元/瓦普通组件市场时,日本三洋和美国Sunpower却凭借创新产品,独享1欧元/瓦的高效率组件细分市场。”晶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靳保芳说,这是因为我国光伏企业的晶硅电池转化效率普遍在17%—19%之间,效率在20%以上的创新高端光伏产品严重不足。
赚钱不能赚低端的钱。在这一点上,晶龙曾有过深刻教训。2010年,其上市公司晶澳还是一家专注于太阳能电池生产销售的公司,这在光伏产业拉晶—切片—电池—组件—电站应用大环节中处于中游。
当时的市场现实是,晶澳的客户有一部分来自国内中小组件生产企业,数量很多,但市场开发能力不强、资金能力不足。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这些企业面临大规模退出市场的风险。虽然之后的两年内晶澳成功向组件生产企业转型,但让他们看到了低端市场的不稳定性。
这些现象让晶龙意识到,得瞄准最严苛的市场,发现创新需求,检验创新成果。就像孩子要到社会去经历风雨、学本领一样,他们要把自己的产品放到深海里学游泳,到最高端和更严苛的市场环境里与高手过招。
这个市场在哪里?靳保芳盯上了日本。日本市场素以严苛、排外出名,被看成是全球最难进入的光伏市场。
“日本客户的质量检验,到底严苛到什么程度?举个例子,他们检验光伏组件,都会在灯光下看玻璃上有没有留下指纹印。”晶龙实业集团副董事长兼首席技术官任丙彦教授说,当时在国内乃至欧美等地,对组件玻璃外层的指纹印尚没有特别的检验要求,普遍认为指纹印对产品质量没有影响,
越是苛刻,越是困难,越能激励晶龙不甘寂寞的心。2012年,靳保芳果断拍板:立马到日本成立晶龙办事处,正式用赛秀等电池产品开拓日本市场。
“那时我们去日本,得千方百计邀请客户来看产品,而现在是很多客户主动过来签订单。”任丙彦教授用一个对比,道出了两年来晶澳在这个最严苛市场上实现的“大逆转”。
如今,晶澳在日本市场表现抢眼,组件出货量占到其组件总出货量的近40%,并成功打入其最难进入的住宅屋顶市场。“到最严苛市场去打拼,到深海去游泳,不仅改变了晶龙过去组件赔钱的局面,而且利润相当可观。”靳保芳说,去年一年,晶澳在日本市场销售的高效能组件,稳居国内光伏企业前两位。
把创新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努力向微笑曲线两端攀登
睡着觉钱捆子就砸下来了。业内人士这样形容几年前光伏行业的利润之高。
在疯狂的年景里,有些环节利润高达50%,受到投资者热捧。建一条生产线,几个月就可以投产。低水平、低技术重复建设,一度导致光伏产业近乎野蛮生长。
“无序发展、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洗牌是一种必然。”靳保芳说。蓝海行业做成了红海格局,光伏的暴利时代永远终结了。当前,整个行业正在进行深度洗牌,光伏行业进入“技术为王”的新时代。按照国家2013年9月份为抑制光伏产能过剩而出台的《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生产的单晶硅电池光电转换效率不得低于20%。这一新规,为率先跨过20%技术门槛的博秀提供了大规模量产的“东风”,也成为晶龙笑傲江湖的“杀手锏”。
“要根据行业现状、发展趋势及行业竞争格局判断一个产业可能出现的创新前景,这样的前瞻性创新才能不落人后。”靳保芳认为。如今,在光伏行业,处于制造端的企业,纷纷向绿色能源提供方转型,努力向微笑曲线两端攀登。
201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预计达43吉瓦。“装机容量看起来不小,但光伏行业还不成熟,重要的原因是不能做到完全市场化,需要依靠补贴电价销售,企业才能赚钱。”靳保芳说,虽然有国家政策支持,但是转型做电站,现金投入大、商业模式不同,对于光伏制造企业仍是一种风险投资。
“抵抗这种风险,关键还在于制造端的博秀、赛秀等创新产品应用,这才是做电站的硬本领。”靳保芳说。
博秀电池的硬本领就是20.5%的产业化转换效率。“与转换效率17%的电池制成的组件相比,用博秀电池在河北中南部建设一个10兆瓦的光伏电站,能节约6000多块组件,少用47亩土地,少花7万元的人工维护费。”晶龙实业集团晶澳(扬州)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锋兵说,博秀不仅增加了单个组件的发电量,而且能有效降低每瓦的安装成本并节约大量用地。
未来的光伏产品将跟普通工业品一样,必须通过不断提高转换效率、降低成本,推出新产品占领市场,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晶龙的赛秀、博秀可谓生逢其时。
“一体化”和“专业化”管理,才能最终赢得市场竞争力
中国光伏曾有“南北双雄”之称,南为无锡尚德原CEO施正荣,北是英利集团掌门人苗连生。前者曾造就无锡尚德的财富神话,后者在资本市场叱咤风云,与之相比,宁晋县电力局长出身的靳保芳却很低调,甚至有人不客气地评价他“缺乏冒险精神”。
但是,经过光伏寒冬的洗礼,国内不少光伏巨头因种种原因陷入亏损泥沼。而晶龙集团资产负债率只有36%,晶澳公司资产负债率55%,保持行业最佳,可谓“稳坐钓鱼台”。
在靳保芳看来,这是他和团队探索的“一体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的创新管理模式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要生产博秀这样的高效率光伏产品,就得创新工艺、更新设备,保证稳定生产。博秀生产出来了,就需要销售环节结合市场变化创新商业模式,根据产品特点塑造卖点、服务客户。创新环环相扣、互为影响,最终促成产品增值。
在光伏行业,有着一条清晰而完整的产业链,主要涵盖硅料、硅片、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应用系统这5个产业链环节。在光伏产业链条上,中国光伏业界都存在着“一体化”与“专业化”两种商业路径。前者信奉全产业链模式能够带来成本的最低化,而后者坚守产业链的一环,认为“什么都做,什么都做不好”。而靳保芳却认为,现实管理不应拘泥于任何教条理论,两种管理模式各有利弊,只有将两种结合起来,才能赢得市场竞争力。
这种看似“贪心”的管理模式,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博秀技术得益于晶龙垂直一体化的管理,拉晶——切片——电池——组件,晶龙在每个环节都有自己的分公司,博秀融合了每个环节的创新技术。同时,研发博秀的出发点,也是基于专业化的追求,造效率最高的电池。每个链条都要做出最专业的产品,拿到市场上竞争,成为最优秀的产品。
晶龙这种“一体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的创新管理模式,不仅让他们收获了最新的研发成果,也收获了飘红的财务报表。2013年,晶龙实业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10.84亿元,利税3.59亿元,净利润1.36亿元。15个生产经营单位全部盈利。
“博秀现象”告诉我们,充分的市场竞争,能够倒逼企业提升创新能力,不断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让最具竞争力的企业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