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0-04-26 已归档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归档内容列表>归档内容

2014年宁晋县农业农村工作25条

发布时间:2014-02-20 10:33:33归档人:admin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结合我县实际,按照“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总要求,经县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2014年宁晋县农业农村工作25条。
  一、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1.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紧紧围绕让农村土地资源活起来、让农村资产活起来、让新型经营主体活起来、让农村劳动力资源活起来、让农村流通活起来、让农村金融活起来、让城乡良性互动机制活起来等“七个活起来”,积极探索农村改革路径,真正实现全县农业生产方式、农民组织形式、产权所有制形式、农业流通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的“五个转变”。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在总结北河庄二村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每个乡镇区选择1-2个村搞试点,同时选择1-2个乡镇区整乡开展土地确权工作。扩大农村土地流转规模,推广土地托管经验,探索多种渠道,力求达到流转2万亩的目标。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实现信息共享。规范流转合同,保障流转双方合法权益。
  2.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股份合作社、农业公司、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效提升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成立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对785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行规范和帮扶,2014年全县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社达到26家;积极探索发展政府、龙头企业、金融机构、合作社、农户相互合作的“五位一体”股份合作制经营模式,扩大全县土地规模化生产面积。年内,每个乡镇区都要建成3个500亩以上家庭农场、1个以上股份合作制企业。
  3.农村资产流转交易试点。在农村资产资源确权登记的基础上,着眼于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稳步探索农村产权交易。在机构建设、资产种类、交易或流转程序、法律公正等方面寻找路径,鼓励和引导农村集体土地、林权、建筑等资产和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房产等可交易、可流通。探索建立县土地流转便民服务大厅,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突破口,为农村资产流转交易积累经验。
  4.强化金融服务支撑。拓宽农村资产抵押渠道,克服新型经营主体或农户抵质押物不足的制约,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质押,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创新金融支农服务,筹建新农村建设开发投资公司,专门负责开发新农村建设投融资业务,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探索设立农村资金互助组织。成立涉农融资性担保公司,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服务。鼓励商业银行特别是农行、农村信用联社增加农村营业网点,简化办事程序,提升服务效率。
  5.积极申报和推行项目试点。围绕中央试行项目,加强与省相关部门的对接,积极申报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营销贷款试点、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地下水超采漏斗区综合治理试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建设试点、财政支持农民合作社创新试点、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等25项试点县。
  二、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6.制定发展规划。立足我县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聘请相关专家来宁调研并进行讨论,对我县农业的发展方向予以定位,编制《宁晋县发展现代农业中长期规划》,作为今后较长时间内全县“三农”工作的行动指南。
  7.稳定粮食生产。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0万亩以上,依托省农林科学院粮食丰产实习基地、四芝兰和大陆村镇粮食高产示范方、东汪镇高标准农田,推广新品种、新型施肥、统防统治、全程机械化操作等生产技术,小麦和玉米单产分别达到495公斤、530公斤,全年粮食总产达到81万吨,实现粮食生产十一连增,争取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四连冠。
  8.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食用菌蔬菜业,加快云泰公司工厂化出菇项目二期建设,抓好国宾公司及佃户营等食用菌基地规范化建设,力争食用菌总量翻番。对现有8万亩蔬菜产区进行品种、技术优化,新建100亩以上标准化蔬菜产区8个,力争新增省部级蔬菜标准园1—2个。畜牧业,加快实施奶业倍增计划,大力发展规范化生态牧场,推广睡床式奶牛养殖技术,提高鲜奶品质和单产,争创省级以上示范场3个。全县奶牛存栏4.8万头,牛奶产量18万吨。依托省生猪调出大县,带动全县生猪存栏28万头,肉类总产3.7万吨。梨果业,大力实施果品提质增效工程,推广省农林科学院的机械化种植模式,全县梨果产量38万吨,优果率达85%以上,争创全省十大特色果品县。
  9.把项目建设作为主要抓手。一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大龙头企业申报力度。力争新增市级龙头企业4家以上,省级1家以上。对带动能力不强、运行质量不高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探索资产重组等经营模式,引入国内大型知名企业经营管理。成立全县奶业合作社联合社,实现奶源整合,并优先用于来宁加工落户的乳制品企业。全力推动龙头企业进档升级,壮大我县龙头企业队伍。二是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进一步健全招商运行机制,通过商会、网站、在外人士等多种途径,深入挖掘招商信息。组织开展企业招商、项目招商、园区招商、商会招商、服务招商等多种形式招商活动,不断拓展招商平台。2014年全县农业招商完成引进10亿元项目1个,亿元以上项目5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10个,不断提高农业在我县主导产业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10.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重点抓好江恒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诚联奶牛生态牧场、北鱼香菇示范园、果旺樱桃种植示范园等18个乡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以此为依托,逐步扩大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经营规模,推进优势产业基地改造,扶持精品农业、绿色农业、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家庭农场等发展。2014年,每个乡镇区都要建成一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其中,农业乡镇要建成2个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区)、一个5000亩以上粮食规模种植示范区。
  11.启动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创建。编制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规划,依托西城工业园区,划定专门区域,聘请国内著名规划院帮助设计,提高园区对项目的承接力,解决好企业布局分散、龙头数量不足等问题,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12.健全农技服务体系。加强乡镇农技推广基层站建设,大力度推广节水、种子、秸秆利用、污水处理、洁净厕所等先进适用技术,为农村环境改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加大与农业科研院所联系,分别建成以新品种、新技术利用为研究内容的河北农林科学院博士工作站和以生物肥料为研究内容的山西大学博士工作站。成立全县农业技术专家组,对农业生产进行科学评判和技术支持。
  13.加大现代农业发展投入。县财政设立专项扶持资金2000万元,用于规划编制、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注册担保公司和对土地流转、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等经营主体的奖补,撬动社会资金参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
  三、积极推进农业生态建设
  14.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把绿化作为优化环境、改善生态的头等大事,在绿上做文章、在绿上找灵魂,全力以赴推动绿化工作向纵深发展。坚持规划高起点、投入大手笔、动作大力度,利用三年时间,全力打造“林中宁晋”、“绿中宁晋”,努力建成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级森林城市,使“生态绿色”成为宁晋的新名片和软实力。采取财政投资与市场化结合的办法,按照能绿则绿、见缝插绿的原则,实施乡村道路、农田林网、经济林、村庄院落绿化、环县城防护林带工程,深入开展绿色村庄、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绿色庭院活动,实现户均10株树或人均3株树的造林目标,探索林木长效管护机制,全年完成人工造林2.44万亩。
  15.加快水利设施建设。完成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逐步完善石津灌区和末级渠供水网络,在全县农田推广微喷、滴灌等新型节水措施,打造全省节水样板。编制全县《水系水网规划》,完善用水管理体系,大力引进客水,有效涵养地下水。完成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及地表水厂和水厂以上管网工程建设;完成引黄工程,达到来水要求;严格取水审批,全面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成耿庄桥、北河庄等供水站建设,解决4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16.强化滞洪区建设和生态湿地恢复。加快北沙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滏阳新河综合治理工程,增强水利工程防洪能力。结合引黄工程,做好恢复小南海湿地的论证工作。
  四、扎实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活动
  17.着力完成重点村改造提升任务。按照一步到位要求,动员各乡镇区全力推进,组织黄儿营西村、小河庄村、延白、辛寨、侯口三村、大陆村一村、南及桥村、双井村、南丁曹二村完成15件实事任务,努力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精品村,成为全县改造提升的样板村。全力推进面上工作,巩固提高2013年市级示范村改造成果,没有完成任务的村全部改造到位。按照分项推进、全面铺开的工作要求,全县所有村庄都要巩固“四清”成果,列入全年改造提升范围的村庄要着力完成厕所改建、饮水安全、道路硬化、垃圾处理、村庄绿化、危户改造等6件实事,建设一批达标村。
  18.切实采取过硬措施。一是抓紧选派工作队。对省定重点村结合省市选派情况,落实县派驻村工作队工作,继续进行帮扶。二是抓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利用春节后的农闲时间,重点村要编制出高水准的村庄规划,确保开春后及时开展工作。三是抓紧资金筹集工作。省级资金已经筹措到位,乡村要抓紧筹措配套资金。四是抓紧相关人员培训工作。利用春节之后这段时间,对重点村的村支部书记、驻村工作队长、规划师进行专题培训。五是做好重点村班子建设工作。组织不健全的要配齐配强,软弱涣散的要提前整顿,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六是完善垃圾管护机制。在“四清”的基础上,建立所有道路两旁的垃圾管理由交通部门统一负责的工作机制。
  19.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一是改善农村交通运输条件。建设“三纵三横”的农村道路网,建设农村客运站、候车亭。二是推进农村电气化工程,加快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三是改善中小学基础设施。根据普高验收要求增加5所高中投入,加快以校安工程为主的68个中小学改扩建及维修项目,以融资方式改善义务学校教学设施,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四是加快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县346个村力争全部建成文体广场和村民活动中心,推进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加强农村有线联网覆盖和数字传输方式建设,扩大农村广播电视覆盖面。五是完善以乡镇卫生院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
  20.搞好土地增减挂试点。继续抓好第一批试点后续工作,积极扩大试点规模,各乡镇区都要申报1—2个村作为试点。突出抓好省级中心村--和谐新村建设,充分利用国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政策,通过联村并建,三年内完成建新、拆旧、复垦任务。
  五、加强农村社会管理
  21.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农村基层干部奉献“三农”、服务群众的事业心、责任感和驾驭农村工作的本领,做好“四个统筹”工作,加快三级服务组织建设。大力推行“四个全覆盖”,全面加强农村社会管理。
  22.加强乡镇区政权建设。赋予乡镇区更多的财权、管理权和执法权,实现土地管理、规划建设、环境管理、安全生产、食品生产等工作的有效监管。
  23.做好农村信访稳定工作。大力整治违法施政行为,办好惠民利民实事,理顺农村社会情绪。强化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健全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努力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六、以新的理念、新的方式加强农村的组织领导
  24.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考验、新要求,切实改进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提高乡村规划、政策设计和制度创新、运用市场机制、依法管理等“四个能力”,增强新时期完成新任务的本领。乡镇区党(工)委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农村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思路、创新举措,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25.严格目标责任考核。建立科学的激励评价机制,出台全县《农业农村工作考核办法》,把农业农村工作发展情况列入县直有关单位、各乡镇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总体考核的重要内容。根据责任分工对县直单位、各乡镇区实行目标管理,强化督查和考核,县委、县政府依据考核在年终进行奖惩,对工作成效突出的乡镇区、村、县直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进度慢、效果差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