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0-04-21 已归档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归档内容列表>归档内容

宁晋:1380名监管员“站岗”环保一线

发布时间:2014-12-10 09:59:52归档人:admin

(记者高伊凡 路遥 通讯员申建宁)前不久,宁晋县敏村村外有人焚烧垃圾,被路过的群众通过手机信息平台举报到宁晋县环境监控指挥中心,举报时间是早上845分。到856分,反馈信息传回平台:村干部已经赶到现场灭火。从发现到处置,用时仅11分钟。

今年,宁晋县在全市率先建起县乡村三级监管网络,乡镇设立环保所,村里设置监管员,1380名环保监管员“站岗”环保一线。投资400余万元,建成网格化环境监管电子管理系统,通过视频监控、微信公众平台、手机移动执法等功能,让监管人员和普通群众都能及时举报污染现象,编织起治污网络。

刘宝军是东南汪村的监管员,他每周要到自己的“片区”巡查几次,并在排污节点等规定的“点位”拍照上传图片。刘宝军说:“这个图片能够准确定位经纬度位置。拍照上传的作用,一是把企业是否按规排污情况上报,二是上班‘报到’,证明自己按时巡查。”

村村设有监管员,每个乡镇、园区还设有执法人员。宁晋县在乡镇及园区设置了14个环保所、两个环保分局。宁晋县环保局副局长李永波介绍,全县面积达1046平方公里,单靠县环保监察大队的十几个人查处,力量难以覆盖。现在每个乡镇、园区都选配35名干部到环保所负责案件查处,人员力量大大增加。

与人员网格化配置协同作战的,是电子管理系统。在宁晋县环境监控指挥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显示50家重点企业88个排污节点的图像。值班人员苏晓丽说:“我们这儿是24小时监控,一旦发现异常,立刻通知企业所在地执法人员现场查看。”

宁晋县环保局开放了微信公共号,普通群众只要加这个公共号,就能将环境污染现象举报至电子管理系统内。苏晓丽说,敏村的垃圾焚烧,就是群众通过微信反映上来的。目前已经有100多名普通群众加上公共号,成为社会监督员。


(转自124日《邢台日报》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