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1-09-07 已归档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归档内容列表>归档内容

深化“放管服”改革 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发布时间:2019-12-31 14:01:31归档人:admin


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持续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坚持抓改革、强服务、改作风,在优化办事流程、减少审批环节、精简申请要件方面不断探索创新,有效改善了我县营商环境。

抓改革,提高审批服务效能。针对行政审批事项繁琐问题,我县健全体制机制,改善服务方式,切实提高审批效能。一是创新制定措施。县委常委(扩大)会议和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出台了《推进审批事项提质提速的实施意见》《推进施工许可审批改革提质提速五条措施》等4个文件,优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截至目前,盐化工园集中供水工程等37个项目从中受益。二是推行“清单+代办”。在15个涉企窗口设立示范岗,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店小二”式服务。目前已帮办代办500余件次。三是打造政务服务一张网。全县18个乡镇为民服务中心和364个村级便民服务站全部实现审批系统互联互通,475项政务服务事项已全部实现可网上办理,形成了县、乡、村全覆盖的三级服务平台网络。四是推行免费双邮递服务。针对部分群众办事路途较远、出行不便等问题,创新推出证照办理免费“双邮递”服务,目前已免费邮递80余件次。五是打造“不打烊政府”。围绕“三深化三提升”工作,通过网上审批、延时预约、节假日轮岗等服务,积极打造不打烊政府,每日延时预约办件15件以上。

强服务,解决企业发展难题。一是实行县级干部包联,党政班子分包21个重点项目和160家企业,共协调解决经营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263个。二是建立银企对接平台,召开银企对接会6次,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题,达成意向贷款近3亿元,已为20家小微企业发放贷款2500余万元,解决企业燃眉之急。三是积极争取排污指标,跑部进京,为石药生物科技产业园、玉锋大健康产业园等9个项目解决了排污总量问题。

创举措,转变干部工作作风。为解决政务服务“小鬼难缠”问题,聚焦“股级以下干部”这个关键,开展了系列活动。一是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增强了干部规矩意识和红线意识,共70余个单位2600余人接受教育。二是开展了“书记大讲堂”活动,5个单位党委(党组)书记对本单位干部进行专题授课。三是开设了“电视问政”直通车,现场答疑解惑群众关注的问题,已录制6期。四是启动了“晋心办”服务平台,搭建一个群众、企业、政府即时沟通、精准服务、解决问题的网络主渠道,对收集110余意见及时进行了交办。五是开展“阳光服务之星”评选活动,结合“阳光股室行动”评选“阳光服务之星”。

容缺办,激发干部干事激情。为进一步放开干部手脚,宽容在工作创新中的失误,制定《宁晋县干部容错(误)免责办法》,探索建立容错(误)免责事前备案制度,变“事后”免责为“事前”备案,从体制机制上支持干事者、保护担当者,为基层干部卸下包袱,激发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热情和干劲。如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项目,仅用20天时间,就完成了项目立项、土地预审等涉及的所有手续,仅8个月时间就高质量完成建设运行并通过上级验收。截至目前,全县共签批容错免责备案表53件,人民日报、中国改革报等主流媒体对我县容错(误)免责事前备案的做法进行了宣传报道。

树形象,打造诚信政务环境。一是着力打造诚信政府。针对政策落实不到位、承诺难兑现、合同未履行等问题,研究出台了《集中解决批而未供土地地上建筑物处置和规划条件出具问题的意见》,县财政拿出1亿多元,解决优惠政策兑现历史遗留问题。二是重新制定《招商安商扶持政策12条》,在宁投资的重大民生及产业项目,根据投资额度和投资强度,在土地、税收、融资、人才等方面提供要素保障和资金支持。今年以来,依据文件规定,对晶澳光伏产业园、玉锋大健康产业园、童泰电商产业园等项目给予了定向支持。

在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中,县委、县政府通过系列创新举措,放出了活力、管出了公平、服出了品质,营商环境不断得到优化,有力推进了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共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0个,总投资141.6亿元,全部财政收入、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完成23.2亿元、11.9亿元,稳居全市各县市第一,群众满意度、获得感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