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之在心 方能践之于行
发布时间:2019-05-31 11:30:25归档人:admin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知是决策的前提。从反对本本主义到纠正“四风”不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可以说,我党从来不避讳自身存在的问题,能够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这正是久经磨难的中国能够“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强大生命力所在。作为一名工作在党和国家神经末梢的基层乡镇干部,距离群众最近,抓落实任务最重,党和国家政策能否在基层真正落地,基层群众能否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迫切需要我们站好“前哨”,力戒形式主义,从实际出发,以群众满意为落脚,身体力行的践行。
戒之于心,贵在筑牢思想之基。拧紧思想发条,筑牢思想基础,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纠正“四风”的重要指示精神上来,坚定不移抓好作风建设。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与权力观,坚决反对形式主义,祛除华而不实、不切实际的工作作风,紧密联系群众,紧密联系实际,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通过增强思想认识,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上;树立与时俱进、因时而变的“发展的观点”,要有“照本”但不“宣科”的责任担当,在思想上先行一步,谋划任何工作在本地落地时,都要多想几个怎么去推动、怎么去落实,是否有更贴近本地实际的好思路、好办法,不强推、不生搬、不硬套,汲取别地的经验教训,取其长补己短,求其精祛其糟,让工作留下“人文情怀”和“民本气息”。
践之于行,贵在实事求是为本。任何工作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只要我们在具体工作上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多建政策之言、多解本地之实、多理群众之愿,不唯书、不唯上,深思了、熟虑了,反复调研论证了,符合镇村实际了,就要放开手去干,在工作的一线去解难释惑。镇与镇不同,村与村相异。一个总思路,可以有多套方法论。无论是当前开展的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还是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都要尊重历史、尊重群众意愿,留住“乡愁”。他山之石可鉴,但“千篇一律”不可取,必须用“文化塑魂”,千年古县,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曹鼐不可、孟敏坠甑、蔡叆兴学���大陆村镇更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水旱码头”熙熙攘攘的商贾云集文化、赵平邱兼容并蓄的大司寇文化、战天斗地镇沙丘的不屈不挠文化……这些都成为全镇在乡村振兴战略上文化振兴的特色地域符号,只要我们挖掘出来,塑造好,定能“挖不走”“抹不掉”“挥不去”。
总之,乡镇基层干部只有时时处处做到“戒之在心”“践之于行”,从实际出发,突出问题导向,以细致、精致、极致的要求,从精文减会抓起、从指尖案头改起、从调研辅政做起,当好参谋助手,服务好发展、服务好决策、服务好民生,才能打造更加上通下达的高效“枢纽”,才能让形式主义无处遁形,让实干担当落地更响,才能在服务地方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道路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