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1-09-07 已归档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归档内容列表>归档内容

《邢台日报》2版刊发《宴会大厅里的文明新风》

发布时间:2017-05-24 16:36:15归档人:admin

2017年5月19日,《邢台日报》2版刊发《宴会大厅里的文明新风》。

5月17日,记者来到宁晋河渠镇赵村,看到宽敞的村民宴会大厅里窗明几净,桌椅板凳摆放整齐,厨具餐具一应俱全,墙壁上的公告栏里最显眼的位置标注着村民举办宴席的标准。

“每桌最多12个菜,总价不超100块钱,每瓶酒不超15块,每盒烟5到10块钱……乡亲们不管穷富,宴席标准都一样,谁也不能攀比。”村民孙恒聚告诉记者,前不久他儿子的婚宴就是在这儿举办的,不但场面热闹,花销也比预期少很多。

前些年,这里的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盲目攀比之风渐盛。“你在镇上饭店请,我就在县城饭店请,面子有了浪费也大了,有苦自知。”村党支部书记孙云山告诉记者,2009年,村“两委”召开了全体党员、村民代表和各家族主事人参加的专门会议,讨论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并制定了章程,明确了红白事办理标准,并建立了一套运作程序。

为方便村民举办宴席,村里提供场地,投资建起这座宴会大厅,并购置了餐具、厨具、桌椅板凳,谁家有个红白事都要在宴会大厅举办,都要严格按照标准执行,谁超标都不行。

万事开头难,婚宴大厅刚开始运行时,不少村民怕别人议论“小气、档次不够”,一度“门庭冷落”。村“两委”在推行过程中不断宣传引导、完善制度、强化服务,并强调党员干部带头执行。几年过去了,随着村民操办婚宴次数的增多,节俭的理念已经深入民心,村民遇到红白事到婚宴大厅办宴席已成为自觉行动。

县文明办负责人刘永杰告诉记者,目前全县346个行政村已经普遍建立了红白理事会,具备条件的还建起宴会大厅,通过红白事简办倡导新风,淳化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