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晋工笔宝岛行 神韵奇葩受热捧 ——访中国美协会员、县美协主席刘振波
发布时间:2016-07-18 15:07:53归档人:admin
6月29日—7月4日,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风杰带领县文广新体局、县美协及有关文化公司一行5人,随同河北省文化展播团赴台参加工笔画布展推介及文化交流活动。我县“汉唐神韵·燕赵奇葩”工笔画展在台湾引起热烈反响。刘振波作为赴台参展的一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记者:这次“汉唐神韵·燕赵奇葩”工笔画展在台湾佛光山展出,引起热烈反响,您觉得有哪些原因?
刘振波:首先,这次画展的成功展出,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2015年,县委、县政府积极筹备,举办了我县“从制作到创作的转型”工笔画全省巡展,先后到邢台、沧州、黄骅、石家庄进行展出,提高了宁晋工笔画在全省的知名度。借助“河北省文化月”在台湾佛光山展出契机,我们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得到了这次机会。近两年,我县举办了工笔画高级创作培训班,今年又与中国工笔画协会合作,举办了全国工笔画高培班,学员们在名家、大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扎实了基本功,提高了各自的创作水平,使自己的作品脱颖而出,到台湾佛光山展出。
记者:这次台湾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刘振波:常言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第一次来台湾佛光山,就被门口“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这两行字包含的胸襟所震撼,这种胸怀和海纳百川的气度,与工笔画的某些特质是相通的。与台湾工笔画家的交流、沟通,使我进一步加进了对工笔画的理解。在台湾的这些天,有幸见了一次台湾的庙会,很盛大,可见台湾对传统文化活动保存的比较完整,我拍了很多照片,给了我很大的创作灵感,很希望有机会来台湾写生。其实,这次台湾展我还有一些遗憾,就是因为运输、审核等问题,一些大作、力作没有运过去展出,希望下次有机会再展出。
记者:能谈谈今后的创作计划、创作重点及方向吗?
刘振波:除了朋友订画之外,今后每年创作一至两幅力作,题材侧重于现代人物跟花鸟。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已经明显不如以前了,视力也在弱化,对大作会越来越难以胜任。争取在50岁之前,每年画一两幅力作,这样以后办画展还有大的作品支撑。
记者:您认为我县工笔画家还需要在哪些方面提高?
刘振波:咱们县好多画家在搞创作,尤其是大的创作时,有个通病,就是对局部的观察很精细,刻画很到位。但在整体把握上,比较乱、比较花,通篇考虑、整体布局、大的关系把握上还有待提高,需要提高经验,同时也要提升自己的绘画理念,勇于对“否定”过去,只有对以前的成绩否定,才能更好地提升今后的成绩。
刘振波,字“听涣”,宁晋人,1974年生,受恩师李清洲携伴呵爱,解悟生疑,遂得窥艺事。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化纹学社画家,河北省工笔画学会副会长,邢台市人大代表,邢台市美协副主席,宁晋县美协主席。作品多次在国家级大展中亮相,其中作品在第八届全国工笔画大展上获一等奖,在第三届全国线描展上获优秀奖,并参与重大历史题材《曹溪法会图》创作。多次应邀为中央及省领导作肖像,其为著名主持人撒贝宁和敬一丹及著名影视艺术家唐国强所作肖像,备受各界人士好评。
(编辑 闫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