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1-09-07 已归档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归档内容列表>归档内容

春风浩荡花千树 ——我县民俗非遗文化建设综述

发布时间:2018-07-18 09:45:35归档人:admin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廮陶大地“文化古郡”的美誉。我县始终坚持文化强县战略,下功夫塑造文化事业之魂,下气力健壮文化产业之根,不断延伸文化触角,让民俗非物质文化飘溢九河……


非遗展演精彩纷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给全县人民营造一个文明、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今年2月27—28日,“非遗展演进万家”活动精彩上演,给全县人民带来了一场丰富的文化视觉盛宴。县长李小平,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商同华,副县长李洪涛与群众一起观看了展演。
本次活动由县政府办、文广新体局主办,凤凰镇、唐邱镇、耿庄桥镇、北河庄镇、宁北街道承办,公安局、卫计局、城管局、住建局、电视台、报社协办。活动共设立四季公园、汪洋沟综合文化公园、石坊路步行街三个会场,展演内容包括招子鼓、大鼓、舞龙、健身秧歌等多种民间艺术形式。浓浓的民俗气息,让凤城百姓充分感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穷魅力。
展演现场,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团队纷纷披挂上阵,轮番亮出拿手绝活儿。这边,伴着“咚咚锵锵”时缓时急的锣鼓声,场上舞龙的艺人亮出“神龙摆尾”、“双龙戏珠”、“团龙起伏”、“快速游龙”等绝活儿,步伐轻捷矫健;那边,随着阵阵悠扬的歌声,舞蹈表演队的队员舞动手中扇子、八角巾,那优美的舞姿、娴熟的动作,似孔雀开屏,似莲花绽放。招子鼓演员将小鼓挎在小腹前,舞动起来,鸡毛掸子左右摇摆,小彩旗、护身条随风抖动,弹簧绒球上下颤动,小响铃叮叮有声,围观群众不时发出阵阵掌声。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十几个大鼓表演队同场竞技,鼓手粗壮的臂膀抡起硕大的鼓槌,敲响磨盘大的鼓面,与铜钹声完美契合,声如春雷,撼人心魄,给老百姓带来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现场好不热闹!

非遗展演走进企业

6月10日,泥坑酒业特邀李史庄艺家面塑制作、韩家庄十二生肖吹糖人、孙村皮影戏到公司进行展演,来自社会各界和泥坑酒业职工300多人观看了展演。现场原汁原味进行泥坑酒酿造技艺展示,进一步扩大非遗展演影响力,将我县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纪念活动推向了高潮。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传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具有珍贵价值的文化资源。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县文广新体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县组织专业人员深入乡村农户、田间地头做好深入细致的调查、记录、拍照,按照规范要求整理建档,积极申报省、市级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已经基本完成整理建档工作。
6月9日全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我县围绕“多彩非遗、美好生活”主题,举办了一系列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宁纺集团副总经理兼泥坑酒业总经理马辉峰,在县文化馆观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后,立即作出了邀请宁晋非遗项目在泥坑酒业展演的安排。作为邢台市唯一一家中华老字号生产企业,泥坑酒业担负着冀南大地弘扬和传承泥坑酒酿造技艺的神圣使命,努力将这一中华瑰宝保护、传承下去,是新时代泥坑人的责任。在宁晋4000年的历史长河中,泥坑酒酿造技艺一脉相承,折射出不同时期的历史和人文背景。面对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严峻形势,宁纺集团泥坑酒业和社会各界正在进行抢救式挖掘。这次在泥坑酒业举办的宁晋非遗项目展演活动,体现了该公司对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的态度和决心。
据悉,为对接泥坑酒业AAA旅游园区建设,泥坑酒业还将联系县内外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召开旅游开发研讨会,为工业旅游发展助力,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参与非遗保护的热情,强化广大群众保护非遗的意识,为更好更快建设“五个宁晋”贡献力量。
今年的两次民俗非遗展演,是我县民间民俗技艺和非遗项目的集中亮相,彰显了我县传统文化的多彩魅力,提升了居民对本地历史文化的自豪感。

让民俗文化“活”起来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的结晶。近年来,围绕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整理,我县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思路,积极推动民间艺术传承。

“目前,我县拥有省级‘非遗’保护项目2项,分别是泥坑酒、西关饸饹,市级‘非遗’保护项目6项。”县文广新体局负责人介绍说,民俗非遗文化已经成为宁晋的特色文化名片,但随着时代变化,地方文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身怀绝技的老艺人亡故,一些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濒临消亡,大量珍贵实物和资料遇到毁弃或流失。这些滋润民族精神的传统文化瑰宝正离我们渐行渐远。


怎样让民俗文化回归生活,重换光彩?

民俗非遗文化保护的源头活水在基层和民众。致力于进一步挖掘、利用好我县民间特色文化资源,展示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我县将通过举办一场场民俗展演,让文化遗产走进民间、走近百姓,“活”起来、用起来、“火”起来。
一是加大文化保护宣传。营造文化传承、挖掘和非遗保护人人有责的良好社会氛围,让社会各界共同关心、支持、保护传统文化。二是非物质文化进校园。像宁晋五中一样,制定非遗进校园规划,并形成长效机制。使学校师生了解非遗,零距离领略“非遗”的独特魅力,把传承人请进学校向学生传授舞龙、招子鼓技巧。。 三是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进一步加大地方传统文化传承、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申报工作,借助更多有价值的文化遗产项目,让地方特色文化得到深入系统挖掘及传承,让非遗传承人得到更为有效保护。四是制定专项保护政策。由县政府牵头,文化、市场监管、规划、财政等部门联合出台地方特色文化梳理挖掘以及省级以上非遗保护项目和传承人的专项保护政策,建立保护机制,设立传统特色文化和非遗保护项目的展示馆、陈列馆建设的专项保护基金,在文化挖掘利用、传承人带徒培训、技艺传承上给予奖励。

花开千树,文化飘香。

宁晋民俗文化,正绽放出新的活力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