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1-09-07 已归档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归档内容列表>归档内容

“五型经济”驱动县域跨越发展

发布时间:2015-01-15 16:23:18归档人:admin

把市委八届六次全会提出的“四项战略重点”具体化、宁晋化,转化成指导宁晋发展的战略举措,就是继续深化“五型经济”,以宁商为队伍,以产业为基础,以园区为平台,以县城为重点,以生态为底线,推动全县经济跨越发展。

搞活“宁商经济”,开展广招商。宁晋有20多万在外经商人员,这是支撑全县发展的强大力量。从去年看,“宁商”呈现出了非常活跃的局面,特别是在招商引资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签约的三批项目中,七成是他们引进的。今后,要搞活政策、创优环境、提高待遇,让“宁商”大放异彩。把外地“宁商”引回来,支持引导在外经商的成功人士,带着资金、带着项目、带着技术回乡创业。把本土“宁商”推出去,鼓励宁晋的企业到外地,甚至到国外去发展,但是要“把根留住”,总部始终留在宁晋。让所有“宁商”火起来,让他们在经济上得实惠、政治上有地位、社会上有荣誉,进一步营造尊商亲商爱商的浓厚氛围。

创优“产业经济”,添力主引擎。市委把“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四项战略重点之一,这也非常符合我县实际。我们将按照市委要求,把光伏材料、生物制药、盐化工、电线电缆、纺织服装、机械制造“三新三老”产业作为推进跨越发展的主引擎,不断优化结构、整合提升、做大做强。立足“有中生新”,让老树开出新花。引导现有企业,往精处做,靠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往长处做,延长产业链条;往宽处做,向新领域发展。加快“扶新变强”,让新芽长成大树。要在抓好现有项目建设的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到2016年光伏产业营业收入超200亿元,盐化工产业达到100亿元,生物制药产业达到120亿元。倾力“无中生有”,让新种落地发芽。抢抓新常态带来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大力引进去哪儿网、卡行天下等电商和现代物流产业。

壮大“园区经济”,推进快集聚。把园区作为集中项目、集聚产业、集约节约土地的重要载体,下力抓好“2+3+26”园区基础设施建设(2个省级园区、3个市级园区、26个农业产业园区),使好项目、大项目向园区聚集。制定完善规划,要舍得花钱、高端大气,要立足实际、体现特色,要科学布局、功能分明,要适度超前、科学合理。加快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已经开工项目,抓紧落地已经签约项目,大力争引有眉目的项目,形成项目建设的“梯队效应”。提升层次水平,抢抓省市扶持打造省级以上高新区、新设几个保税区的机遇,加速省级园区提升、规范。

扩充“县城经济”,构筑大平台。市委提出“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和县城”,实施县城“扩容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我们将继续把县城作为“三位一体”全域城镇化体系的核心,以繁荣舒适为基本目标,做优规划,做强产业,做全功能,做美环境,努力使县城成为宜居新城、产业高地。做好一个好规划,要义是科学实用。聘请北京新都市设计院,编制控制性详规和专项规划,为城市居民提供宜业宜居的基础和保障。探索一个好机制,核心是经营城市。用市场思维和市场机制,以经营城市的理念撬动城市建设。树立一个好品牌,关键是生态舒适。宁晋没有山、没有水,就在绿上做文章、在绿上下功夫、在绿上找灵魂,打造“林中宁晋”、“绿色宁晋”。坚持一个好原则,内涵是统筹推进。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路网绿网后功能设施、先民生设施后完善特色的原则,一项一项推进。打造一个好特色,标志是文化元素。深入挖掘尧舜禅让、纪昌学射等历史文化传说,修复凤凰城、牌坊等历史文化遗产,传承文脉、塑造特色、彰显魅力。


提升“生态经济”,打造好环境。牢固树立大生态观念,把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来抓。重点做好增、减、控三篇文章:“增绿”,瞄准“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级森林城市”双创目标,全力打造“绿色宁晋、生态宁晋、林中宁晋”。“减排”,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等手段,强力推进压减用煤、控制扬尘、淘汰落后产能,关停取缔水洗企业,对重点企业排水断面进行实时监控。“严控”,对污染项目实行“零容忍”,引进项目时多环节严格把关,对有污染、高耗能、浪费资源、低效益的项目坚决不予放行。